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组织开展地质遗迹普查工作
2024-11-12
为进一步完善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基础信息,切实推进公园遗迹点普查工作。2024年10月24日-11月3日,由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与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教授田明中、武法东带领的地质科考团队共同组成地质遗迹调查组,对公园范围内地质遗迹点进行全面调查。此次地质遗迹调查范围覆盖了织金洞、大峡谷、东风湖等三大园区共计201.72平方公里。
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地处贵州高原西部,位于上扬子准地台西南侧的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内。公园内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、寒武系、石炭系、二叠系、三叠系及第四系。公园以岩溶地貌为主,形成了以绮结河为纽带的三个相对独立、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单元。这些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、峡谷、天生桥、天坑为核心,集形态雄伟、典型、优美、珍稀的高原喀斯特景观,及丰富多彩的人文和生物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。
调查期间,地质遗迹调查组运用无人机、地质探测工具等专业的地质探测技术方法,对公园内的岩溶地貌、流水地貌、水体景观、地层剖面、岩石遗迹、构造遗迹等地质遗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,仔细勘查了公园内的地质化石形成年代、种类、数量,为完善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。
此次普查,调查团队不仅精确记录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各项特征和参数,还对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,不断提升公园的研学品质和科普教育功能,实现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,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建设,有效保护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,促进公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