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溶
2024-04-26
又称喀斯特(Karst)。水对可溶性岩石(碳酸盐岩、硫酸盐岩、卤化物岩等)进行以化学溶蚀(并包括流水与重力侵蚀作用,以及物质迁移和沉积作用等)为主要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现象,统称为岩溶(喀斯特)。因此,岩溶一词,在不同的场合可有“岩溶现象”、“岩溶作用”等多重含义。
“喀斯特”,原为地名,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伊斯特里亚半岛。这个地方靠近意大利,意大利人称之为“Carso”,而德国人称之为“Karst”。因早期有关研究这种石灰岩的景观多用德文,后来即传开以“Karst”命名这类地貌现象;英文也沿用此名称。我国也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,在描述或研究这种孕育着奇峰异洞的石灰岩地貌时,也沿用这一专有名词,并用音译名“喀斯特”。
1966年中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决定将“喀斯特”一词改为“岩溶”。1981年在山西召开的“北方岩溶学术讨论会”上,议定“岩溶”和“喀斯特”二者可通用。